最新文章 导航

《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2000字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1-10-25

《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2000字

《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字

《论法的精神》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最重要的著作,内容涉及广泛,它以法律为中心,又遍涉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宗教、道德、哲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示了一幅广阔的思想画卷。特别是它以独特方式研究和论述了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等一系列课题,成为一部独具风格的资产阶级法学百科全书。

《论法的精神》一书反映了当时处于社会下层的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对于政治与经济的愿望。全书在政治理论上极力主张建立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立。目的是为了避免独裁者的产生。独裁者们往往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在法律理论方面阐述了法律的定义和种类,法律与各种事物的关系,刑法和民法的理论,以及立法的理论。孟德斯鸠认为法由事物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由此将法律分为人定法和自然法,提出了立法应与政体相互适应的原则。并且讲述了法律与防御力量、进攻力量、政治制度自由、公民自由、气候、土壤、贸易、宗教习俗、货币等各种事物的关系。全书在经济理论上认为私有财产权是人类的自然权利。在地理环境决定论中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应当考虑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土壤等,和人们的性格、感情有关的这些因素。

该书首先讲述了政体对立法权的归属有重要影响。孟德斯鸠认为政体的有无与法治有着直接关系。专制政体意味着恐怖、专横和暴力,既无法律又无现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所以在专制政体下,根本就无所谓立法权。君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相比虽由也是单独一人执政,却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所以君主政体下,君主和少数贵族握有立法权。至于共和政体,它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但并不等于说就是有法治可言的。但是有一条基本法则,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共和国的人民的权力是相对平等的。三种政体对法律的繁简、法律的体系、法律的内容等,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种政体最突出的表现应当是人民的自由度是完全不同的。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孟德斯鸠强调了法律与自由的统一。他认为法治国中行政权没有专横垄断的余地,因而只有在法治国才有自由。一个人只有受法律支配才有自由,我们自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法律之下。同时他又强调了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在一个国家里,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去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很明显独裁的专制政体是人民所不希望的,人民被极大的奴役着。君主政体也是不太保险的,共和政体则需要防止人民的委托人隐蔽自己的腐化。腐化了的委托人常常口口声声称赞人民的伟大,来掩盖自己的野心;他们不断赞赏人民的贪得无厌,来掩盖自己的贪得无厌,最终让人民陷入不幸之中,人民的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了约束这样的事情发生,或者尽可能的避免独裁,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在他眼中,一个国家的权力不能完全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必须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部分。孟德斯鸠关于三权分立最初的学说的研究是以罗马为背景的。罗马人民掌握有最大部分的立法权力,一部分的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一部分了;元老院掌握大部分的行政权和某一方面的立法权,并且同时掌握一部分的司法权,具有任命部分法官的权力,并以此来对抗人民的权力。国家的权力被分别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人独裁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三权分立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是具有一定进步作用的。

三权分立真正的实践者是美利坚合众国,并且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根据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分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是最高立法机构,有权弹劾总统和联邦法官;总统是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行政高级官员、执行各项立法,拥有军事统帅权和外交权,总统的行政命令具有法律效力,总统及其所任命的各部部长不对国会负责,在紧急状态下总统可采取宪法以外的非常措施;联邦法院由若干终身任期的大法官组成,是最高的司法部门,对宪法和各项法案有最终解释权,有权裁决涉及国家和各州之间的重要案例。罗斯福新政时期,行政权力全面扩张,打破了旧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平衡,确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新的三权分立的格局。

三权分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虽然有利于防止独裁统治的出现,,但是三权的分立和制衡是在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跟其他所谓的民主的制度一样,并不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三大国家权力机关相互制衡,有时也容易导致效力低下。事实上,在实践中美国也难以彻底贯彻三权分立原则。

我国现代化建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全面改革的今天,需要借鉴并吸收被实践检验证明的他国体制的精髓部分,加强并完善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更好的体现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将对我国的国家建设是大有裨益的。由于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确实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盲目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不仅误读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也将会极大的危害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任何的改革,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共和国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的举措都有可能工程浩大,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是建立在研究西方社会的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有极大的局限性,并且由于三权分立各部门相互制约,在他们的利益、目标各异时,常常难以达成一致,最终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国家将难以应付。正如汶川大地震,为什么我们的政府反应如此快速,就是因为我们团结一致,联合出击,积极应对灾难。我们成功的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也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政体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些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分佩服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羡慕我们的。我国应当根据本国国情,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小心谨慎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之路,切不可盲目崇拜。***同志指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种体制符合中国实际,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佛教禅师认为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有所感悟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至参禅彻悟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就是参禅的最高境界。要真正读懂孟德斯鸠大师的《论法的精神》这部经典之作,还是需要多多学习专业知识才能真正有所感悟的。

《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字

佛教界禅师提出参禅有三种境界: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有所感悟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至参禅彻悟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就是参禅的最高境界。它的哲理意味在于,认识事物的表象是很容易的,但要真正把握其内在本质,也即精髓,不下一番苦功实难达到。然而,如能达到这种最高境界,便无往而不胜。孟德斯鸠就是这样一个努力探寻法律最高境界的人。

翻开《论法的精神》,我们不难发现孟德斯鸠一生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悟,并从中领悟到其理论真正的精华。孟德斯鸠(1689—1755)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期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又是法国资产阶级著名的法学家。《论法的精神》是其一生重要的著作,当时的伏尔泰把此书推崇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论法的精神》一书,虽囿于时代的限制,在思想上有其局限性,但在资产阶级的法学著作中,可称之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百科全书,也是资产阶级法学最早的古典名著。这部著作,对于十八世纪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和实践,起着思想准备和理论指导作用,从而也为资产阶级建立法律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孟德斯鸠把自己的代表著作称之为《论法的精神》,其含义是什么呢?他回答说:“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和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最后,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法律和它们的渊源,和立法者的目的,以及和作为法律建立的基础的事物的秩序也有关系。应该从所有这些观点去考察法律。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认为,只有从上述法的精神中才能解决自然法与人为法之间的关系,才能进行各种法律分类。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列举了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政治制度的历史事实和法律文献,论证某一类型法律制度产生的共同原因。同时,他不仅停留在寻找某些共同原因这一层次上,而且还试图建立某些原则。他说:“我建立了一些原则。我看见了:个别的情况是服从这些原则的,仿佛是由原则引伸而出的;所有各国的历史都不过是由这些原则而来的结果;每一个个别法律都和另一个法律联系着,或是依赖于一个更具有一般性的法律。”

从寻找某些共同原因到建立某些原则,在孟德斯鸠法律思想发展中是一个不同的阶段。从他的思想动机和目的来看,所谓建立的某些原则,就是指的一种理性的法则,这种法则能主宰一切,支配一切。凡是根据这些理想法律原则所建立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就是正义的;反之,就是不正义的。他强调“我并没有把政治的法律和民事的法律分开,因为我讨论的不是法律,而是法的精神,而且这个精神是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所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并断言法律是代表整个人类的,是人类正义的表现,法律为整个社会利益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阶级利益服务,不是为一部分居民的利益服务。

由此可见,孟德斯鸠与其以前的法律学者主要满足于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不一样,他力图从法律以外,从历史、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去研究法的精神,从社会的进步去探求这种精神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一般规律,并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探求法律的精神实质,也即探求法律的最高境界。实际上,他所努力寻找的法的精神,首先从宏观上讲,应是一种存在于所有法律当中的价值观念,即人类正义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适用于一切法律当中。简言之,在孟德斯鸠看来,法的主要精神就是正义,法律应是正义的化身。他的这种思想,对资本主义法律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公平、正义作为法律的价值是被普遍接受的。虽然人们对公正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作为价值,公正应在法律之上,而不是相反。

公正也是司法追求的最终目标。英国著名法学家丹宁勋爵说:他作为法官的“基本信念是,法官的作用就是在他面前的当事人之间实现公正。”

司法公正为何如此重要?培根有句名言:“一次不公的(司法)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犹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

美国大法官卡多佐以著名的里格斯诉帕尔默案说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这个案件是一个衡平法院决定不允许一个遗嘱财产受继人——他谋杀了立遗嘱人——享有遗嘱收益。虽然从法律表面上看,这位谋杀者享有继承权,“但是,在这些原则之上还有一个更为一般的原则,它深深扎根于普遍的正义情感中,这就是,无人应当从他自己的不公中获利或从他自己的错误中占便宜。”

那么司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对法律表面的、肤浅的理解,并在司法实践中机械套用,这是“未参禅”或“参禅有所悟”时的一般境界;深刻理解法律精神,把握其内涵,并能熟练运用法律于办案中,在当事人之间真正实现公正,这才是司法的最高境界。但凡高水平的法官,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裁判结果是不可能做到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的,因为总会有败诉的一方(即使胜诉的一方也会有不满意的地方)。然而,努力做到裁判公正,不使当事人有不公正的感觉(即输得服气),却是法官可以做到的事情。在司法实践中,当法律的规定很明确时,简单地套用法律进行裁判,一般水平的法官都能做到,这时法官只需将案件事实输入法律这部机器里,就可以输出判决书来。瞧!多么省心。这是一般法官所想追求的结果,但这种结果绝不是一个高素质的法官所要追求的司法境界,因为这样做体现不出其应有的司法水平,也不等于就做到了裁判公正。尤其当法律规定不明确甚至存在漏洞时,如何在当事人面前实现司法公正,对法官来讲既是一个难题,也是体现其高超办案水平的时候。凡是一流的法官,这时就像禅师一样,在努力追求一种境界,他要准确把握法律的精神实质,给当事人一个公正的裁判。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实属不易,需要长期的磨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法官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需要法官拥有除法律之外的渊博知识,成为知识上的“贵族”;需要法官为追求公正的崇高理想,必须长期坚守自己的信仰,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成为道德上的“贵族”。

在现代民主制度下,司法公正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与严格依法办案的观念的联系十分密切,司法公正就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做到严格依法办案,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法与情的冲突。在孟德斯鸠法律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有时候法律走过了头,而只染上了感情和成见的色彩;有时候就停下来,和感情、成见混合在一起。”

可见,孟德斯鸠认识到法律经常会和感情发生联系,有时会产生冲突。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他认为,法律不能走过了头,只从感情出发。司法实践中,当法律与情理相冲突的时候,执法者往往感到困惑和棘手,也最容易使其对具体而明确的法律规定视而不见,“制定”一个例外,以情代法做出裁判。这种自由裁量权的随意行使,实际上否定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根本就不是一种“衡平”或“正当背离法律”的方法。孟德斯鸠认为,如果对法律制定例外的规定,实际上就破坏了法律的原则的规定,其结果后患无穷。他举例说明:“查理七世说,他获悉在以习惯为准则的地区,诉讼当事人违背王国的习惯,在一个案子判决三、四、六个月之后才提起上诉;所以他规定,除非检察官有舞弊或欺诈情事,或是有阻碍当事人起诉的重大明显的原因,当事人应立即起诉。”因为有例外的规定,结果当事人在30年后还在上诉。

情理因素要不要考虑?法官在裁判时肯定要考虑,但是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是首要前提,不能为了个别案件裁判合乎情理而损害整个法治的尊严。法官在遇到法与情冲突的时候,并非毫无良策,只有舍弃法律规定的唯一办法,在坚持严格依法办案的前提下,是可以找到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办法的。

孟德斯鸠还把法律区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部分,人为法又分为国际法、政治法和民法。他认为,人为法富于普遍性;政治法使人类获得自由,民法使人类获得财产,国际法则是自然地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这几种法律的渊源、目的和性质是不同的。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解读分享 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读书笔记

《解读分享

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读书笔记

最近我拜读了沈雁老师的这一篇论文《解读分享

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后,深受启发。

1、说说题目

我们说一篇好的论文,不是靠华丽的语言作为修饰,而是它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沈雁老师的文字有她独特的魅力,虽然简单而朴素、通俗易懂,却让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顺便提一下*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往往引人入胜,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去读这篇*。《解读

分享

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这个题目第一很明确:直接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二就是题目很简炼。因为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的总体评价。第三很新颖。标题和*的内容、形式一样,有沈雁老师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一个好的题目也为这篇*打了一个好的开端,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说说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往往我们在写内容提要时,都会把*中问题的提出、大标题小标题和结尾统统放上去,在这篇论文中,沈雁老师以清晰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简要叙述了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体现了5点:1.完整性。2.重点突出。3.文字简炼。4.陈述客观。5.语言生动。

3、说说标题的特色

在阅读整篇*时我发现了一个特别之处,每一个大、小标题都非常有特色:看来一篇好的论文还要在小标题上花点工夫,一开始要周密思考,接着要理清思路,最后还要不断完善,最重要的一点更是要文字简炼、突出重点。

4、说说案例

要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我看到了每一个案例都是那么生动具体,看来平常的收集材料、积累案例的工作是非常的重要的,这样在写论文时内容便不会因为都是理论的东西而显得空洞了。

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今后一定会撰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篇3:《让你的爱非诚勿扰》读书笔记

《让你的爱非诚勿扰》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剩时代,也是一个诚信缺乏的时代,人与人的交流逐步地走下坡路。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不仅沉醉在精神的世界里,还沉溺于虚拟的空间里。我们离开现实太远了,我们面对面的交谈也就云淡风清。去年如火如荼的交友综艺节目《非诚勿扰》一时成为我们茶前饭后谈论闲聊的话题。

《让你的爱非诚勿扰》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它的作者是性格色彩创始人,乐嘉同学。他用自己敏捷的思维,犀利的语言在《非诚勿扰》节目中赢得了我们的掌声和鲜花。从此性格色彩学开始大众化地走向我们平凡人的世界。对于非诚勿扰这个栏目,大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然而在这本书里,乐嘉就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向我们提供了相对客观的声音。

在《非诚勿扰》这个社会大观园中,闹的沸沸扬扬的男女们必定会随着时间销声匿迹,但节目里不同职业不同角度上观点的碰撞,会永远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书中乐嘉以一种性格色彩学的角度,为我们剖析了各色男女的各种言行举止所反映出来的人的本质和性格,可谓精辟,让我不得折服。他把不同性格与红蓝绿黄四种颜色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现出色彩里面带给我们的性格震撼。他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如交通上的红绿灯,除了波长的考虑之外,其实也融入了性格色彩学的理论,他说,红色性格的人比较活泼好动,红灯提醒这类人此时应该停下来,切勿再动;那绿色性格的人比较淡定安静,绿灯提醒这种人可以动脚行走了;黄灯则提醒那些严守规则制度的黄色性格人可以趁红灯亮之前尽早行动。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解释了,同时我也渐渐对性格色彩学产生强大的好奇心。

在这本书上,他解释了剩男剩女剩下来的原因:剩女主要是事业有成而主动剩下来,而剩男也大部分是因为一无所成被迫剩下来。这些剩男剩女来到了《非诚勿扰》栏目,因为有乐嘉和孟飞的两大名嘴,非诚勿扰一度的收视率赶超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所以被众多网民观众怀疑有托,一时之间处在风口浪尖上,正所谓“人红是非多”。特别是“拜金女”马诺以一句“不如坐在宝马里哭”在网络上掀起口水波澜。乐嘉则认为,每一个来非诚勿扰的男男女女,不管出于目的,只要他是单身,他就有机会上这个节目,因为这是一个真实展现自我,真诚表达自己,交友诚恳互动的舞台,任何来这里的人都是想借助这个平台扩大他的社交范围,尽快摆脱单身困境,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不管你是怎么样的人,拜金还是排金,富二代还是穷三代,只要你敢来,你够真实,你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倍感尊重的人。然而媒体巨大的透明性和传播性也会使一些过于绝对化,非社会所提倡的极端观念以及思想,就会被我们这些局外人以一种放大镜的手法,同时也赋予我们自己“道德使者”的身份去抨击他们。其实当我们褪去这些外表,我们也是这样真实的自我,只不过我们看不惯别人罢了。

在这本书里,我还认识到了自己是个“红+黄”性格的人。我带有红色的情绪化,也带有黄色的目标性;我带有红色的口无遮拦,也带有黄色的坚定自信;我带有红色的乐于助人,也带有黄色的脾气暴躁;我带有红色的真诚信任,也带有黄色的自我中心……正如乐嘉同学所说,每一种颜色都有他的优势,也有颜色过当带来的不足。我想,每个人都是一种或几种颜色的混合体,只要你认识到自己性格的利弊,别人的性格好坏,你一定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别人,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境界。这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所期待的,那么请从这本书看起。

让你的爱非诚勿扰,让你的性格不再缺憾,让你的人生更加美好。乐嘉同学不仅在《非诚勿扰》栏目与你互动,还在书上与你一起探讨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认识你的性格,不妨从颜色开始你的旅途吧。

****

篇4:党员读书笔记之《青春之歌》

党员读书笔记之《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这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它感染、激励、熏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阅读红色经典——《青春之歌》的故事,可以弘扬爱国热情,更让我们懂得了今天优越生活的来之不易。

故事的主角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她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把林道静辛辛苦苦拉扯大,可是她父亲却执意要她嫁给一个国民党军官。林道静不愿意嫁给国民党军人,就趁着父亲不注意,逃了出来,在一个乡村当上了小学教师。后来村里来了一群参加革命的热血青年,他们和林道静十分谈得来,渐渐地把林道静领上了革命的道路,林道静感到革命的力量像把她心中的火点燃了一样,内心十分激动。不幸的是,一天晚上林道静在发革命传单时,被敌人抓住关进了监狱。在狱中,林道静认识了革命党员林红和小红,虽然林红大姐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是她仍然坚强不屈,没有向敌人透露一丁点儿情报。林红大姐姐在狱中跟林道静讲了许许多多革命道理,让林道静和小红懂得了很多。一天,林红又要被敌人抓去,这一次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斗争了。林红大姐在走之前,把梳子和毛衣留给了小红和林道静,嘱咐她们:“将革命进行到底!”然后英勇就义了。林红大姐的牺牲让林道静十分伤心、痛苦,并决心要投身革命。当她被放出来之后,认识了一名叫江华的革命领导人,从此加入了革命组织,并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革命事业。她心里坚信着这一句话“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句话一直鼓舞着她与敌人顽强斗争。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分。让我深深懂得了要不是这些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弘扬这种爱国精神,更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查看更多:《青春之歌》读书笔记

篇5:党员读书笔记之《中国梦-党员干部读本》

党员读书笔记之《中国梦-党员干部读本》

古人云“至人无梦”。然而,如果没有瑰丽的梦想,我们会以怎样的姿态和面目面对繁芜的生活?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梦想,无异于一具冰冷的塑像。再伟大的民族如果没有了梦想,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

我们,是“中国梦”的梦中人,更是“中国梦”的逐梦人。我们的梦想虽然没有形状,却如天上的明星,指引着水手前进的方向。有了这梦想,我们就不惧怕金钱的诱惑、利益的侵蚀,慎终而追远,则民德归厚。

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的“中国梦”惊醒于波澜壮阔的斗争史。*战争毫不留情地打碎了中国的“天朝梦”,强盗侵入中国,带来了长时间的屈辱与苦难。因为没有了梦,沉睡的雄狮让人失望。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沉睡中的国人。在最危险的时刻,在最惨烈的战争面前,“中国梦”悄然萌发,共产党人火红炽热的坚定信仰激发出灵魂深处的高贵与伟大,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船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这股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红色精神密码和浴血奋斗换来的民族梦想,绵延传递到现在。中华儿女自从有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上下求索、扫清羁绊,在寻梦的路上一往无前。

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中国梦”依靠于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刨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深才能叶茂。”掩卷沉思,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发展变革期,竞争激烈,人心浮躁,更需在民族文化中寻求情感认同。我们的“中国梦”积淀于传统文化中,成长于时代变迁中,是现实的奋斗方向,也是历史的发展方向。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精神是强国兴邦的不懈动力,五千年华夏史是汇聚成“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梦”立足于脚踏实地的干。战争的炮声已然远去,建设的征程就在脚下。如今,“中国梦”已经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层面升华到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胸中燃着一团火,才能温暖全世界,“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的总和。每个中国人都是筑梦人,只要在各自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苦干、巧干,“中国梦”的实现就不再遥远。

乘风破浪,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定会有时。《中国梦党员干部读本》解析了“中国梦”的内涵、途径、保障,指明了实现“中国梦”所必须走的中国道路。通往梦想的道路注定不会是坦途,住房、食品安全、卫生医疗、养老、就业……实现梦想所需经历的转折之痛,我们都需要一一承受。但是,我们无疑是幸运的“追梦人”,梦想离我们是如此接近,我们要怀着一颗赤忱的心,为“中国梦”轻撒甘霖,让“中国梦”在我们手中开出绚烂之花。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