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ISO14000相关资料: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0-01-08

  ISO14000相关资料:

  文 件 名: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策划设计阶段

  (1)体系诊断

  ①系统地调查企业组织机构及各部门职能;

  ②总结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③系统地总结现有品质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④了解最高管理者经营观念和对品质系统的期望;

  ⑤提供系统诊断报告;

  ⑥确定认证模式。

  (2)制订计划

  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详细安排认证咨询时间;

  ②安排相关人员及资源;

  ③提出对咨询方的要求;

  ④制订认证咨询草案;

  ⑤与公司相关人员讨论,修改及审订最后职能分工方案。

  (3)建立取证组织机构

  ①由公司管理层中确定管理者代表及ISO14000工作小组;

  ②初步确定EMS体系职能部门;

  ③与管理者代表讨论EMS体系管理组织机构初步方案;

  ④制定环境方针;

  ⑤由最高管理者代表批准。

  (4)初始环境评审

  ①组成评审组;

  ②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评审组织环境行为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③识别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④评价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与ISO14000标准的差距;

  ⑤形成初始环境评审报告。

  (5)进行职能分工

  ①准备职能分工表;

  ②制订职能分工草案;

  ③与管理层初步讨论;

  ④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

  ⑤最高管理者审定批准正式职能分工表。

  (6)列出文件清单

  ①列出手册各部门结构;

  ②列出程序文件清单;

  ③列出工作文件类别;

  ④与各部门讨论文件清单。

  ●培训辅导阶段

  (1)全员培训

  ①准备ISO培训教材;

  ②现场培训(内容参见培训专题计划);

  ③问题答疑。

  (2)骨干培训

  ①准备教材;

  ②现场培训(内容参见培训专题计划);

  ③问题答疑;

  ④讨论手册和程序文件框架。

  (3)文件编写人员培训

  ①准备教材;

  ②确定文件编写人员;

  ③现场培圳;

  ④案例;

  ⑤答疑。

  ●文件编写阶段

  (1)制定计划、分配任务

  ①确定文件编写责任部门;

  ②确定文件编写人员;

  ③安排文件编写时间;

  ④分配编写任务;

  ⑤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讨论文件编写计划;

  ⑥定稿,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2)提供样本编写指导

  ①提供手册样板;

  ②提供程序文件样板;

  ③提供工作文件编写要求;

  ④确定环境方针;

  ⑤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⑥编写过程答疑。

  (3)顾问修改

  ①顾问修改手册和程序文件;

  ②修改内容;

  ③体系要素及内容是否齐全;

  ④各部门接口有无问题;

  ⑤各层次文件是否一致;

  ⑥记录与文件体系是否一致;

  ⑦记录和归纳所有需修改内容。

  (4)相关部门评阅文件

  ①顾问与相关部门讨论手册、程序需修改的内容;

  ②由相关部门文件编写人员进行修改;

  ③顾问确定修改是否符合要求;

  ④各相关部门传阅文件,提出需修改内容;

  ⑤由顾问、各相关部门讨论决定文件修改。

  (5)领导审批文件

  ①手册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②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或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③工作文件及记录由各部门负责人批准。

  ●体系运行阶段

  (1)试运行准备

  ①文件复印、装订;

  ②文件盖受控章;

  ③准备试运行反馈单;

  ④准备试运行动员会培训内容;

  ⑤试运行动员会议人员、时间、场地安排。

  (2)试运行动员会组织

  ① 根据安排组织相关人员按时参加;

  ②场地相应宣传及安排。

  (3)试运行推动(一定要求最高管理者参加)

  ①管理者代表主持;

  ②最高管理者发放手册和程序文件;

  ③试运行推动培训,具体内容见专题培训计划;

  ④最高管理者讲话;

  ⑤具体实施推动各项要求;

  ⑥试运行现场指导。

  (4)运行控制指导

  ①协助收集环境法律、法规;

  ②应急控制指导;

  ③协助与官方沟通。

  ●内审阶段

  (1)内审培训及实施

  ①准备培训教材;

  ②内审程序培训;

  ③内审案例培训;

  ④制订内审计划及审核记录,不符合项报告准备;

  ⑤首次会议及现场审核;

  ⑥填写不符合项报告;

  ⑦编制不符合项分布表及内审报告;

  ⑧内审末次会议,公布审核结果;

  ⑨不符合项纠正和跟踪。

  (2)体系文件修改(必要时)

  ①根据内审,各部门对文件不适当处提出修改申请;

  ②经批准后正式修改;

  ③按修改后的文件运行。

  (3)模拟审核

  ①制订计划及准备审核记录,不符合项报告;

  ②首次会议及现场审核;

  ③填写不符合项;

  ④末次会议公布审核结果;

  ⑤提交模拟审核报告及不符合项纠正;

  ⑥准备管理评审计划。

  (4)管理评审

  ①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②准备相应管理评审资料;

  ③实施管理;

  ④编管理评审报告;

  ⑤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

  ●体系认证阶段

  (1)认证前准备

  ①准备动员材料;

  ②对各层次人员实施动员,具体内容参见培训专题;

  ③协助联络法定认证机构;

  ④陪同法定认证机构初访。

  (2)陪同审核

  ①认证前准备;

  ②陪同认证;

  ③认证后续服务。

采编:www.pmceo.cOm

篇2:ISO14000相关资料: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

  ISO14000相关资料:

  文 件 名: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

  策划活动应是ISO14001标准要求的17个要素的全部明确化、具体化和文件 化,对于初次建立体系的组织,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制定环境方 针;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框架设计;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结构及职责确定;环境目标、指标及方 案制定;程序文件清单确定;全部文件编制并投入运行。

  ●制定环境方针

  (1)应收集和使用如下信息资源:

  ①初始环境评审的结果;

  ②组织的经营战略及战略计划,如组织长远战略中的环境条款、能源及资源条款等 ;

  ③现有的关于环境问题的承诺和声明;

  ④现有的其他方针,如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等方针;

  ⑤相关方如员工、执法机构、居民、顾客、投资者等的观点和要求;

  ⑥相关和适用的法律、法规;

  ⑦成文的环境标准,包括ISO14000系列标准;

  ⑧与组织相关的其他组织的环境总体原则声明,如政府、社团、产业协会的环境声 明,国际商会(ICC)可持续发展宪章,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等;

  ⑨组织认同的其他法规和要求;

  ⑩其他类似组织的环境方针范例;

  ○11明确限定方针适用的地理及组织界限,即方针适用于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哪些 现场、部门和活动;

  ○12特定的地区或区域性环境规划和条件

  ○13组织所从属的更大组织的环境方针。

  (2)起草环境方针

  一个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的环境方针应包括如下几个基本承诺:承诺遵守环境法律、 法规及其他要求;承诺持续改进;承诺污染预防。环境方针中应指明实现上述承诺的基本途 径,即要向全体员工传达文s件化的环境方针并付诸实施,方针可被公众获取以接受监督。

  (3)环境方针的公布、实施及评审

  ①方针的公布应内部优先于外部,组织内部全体员工应熟悉和理解环境方针,管理 者不应错过与全体员工关于环境问题的对话的机会;

  ②被授予足够权限的环境管理者代表和其他管理者,应负责安排人员,依据环境方 针和环境初始评审的结果,起草制定详细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从而进入体系建立 和实施的实际性阶段,环境方针实施之前,组织要对初始环境评审阶段的环境因素的评价结 果进行重新审定,以使环境方针中的有关要求在重要环境因素中得到体现;

  ③为确保方针的持续适用和有效性,即使在体系建立阶段,如果出现如下情况,应 对方针进行重新评审和修订:

  a.市场形势发生变化;

  b.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更新或增加;

  c.生产过程、产品发生变化;

  d.组织合并或兼并其他组织;

  e.公众或相关方提出新要求;

  f.为满足第二方审核或第三方审核等。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框架设计

  现有ISO14000系统标准中未规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框架,但环境管理体系文 件一般可分解成四个层次:

  (1)环境管理手册;

  (2)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3)作业指导书;

  (4)记录及报告类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组织体系结构及职责划分

  组织应让各层次管理者和员工明确自己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应让所有员工知道:履 行环境职责、遵守环境方针及执行环境管理规定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成功地履行环境职责 ,应成为考核所有员工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1)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同其他管理体系一样应包括四个主要要素。

  ①组织结构图;

  ②工作职责和范围描述;

  ③明确的汇报途径和步骤;

  ④行为规范和任务指标。

  组织结构最直接的功能是应使全体员工明确“谁应做什么?”和“如何实施控制?即向 谁请示和汇报,指示谁做什么和检查做得怎样?”

  (2)环境管理体系职责划分应进行必要协商,最终由最高管理者确定。

  (3)不同层次和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职责。

  (4)为了使体系中各个要素及功能整体发挥作用,首先抓好沟通,在确定组织结构 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机制(如途径或方向)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5)在职责划分时,应充分考虑初始环境评审确定的环境问题及部门,以避免责任 的重复或出现空白。

  (6)最高管理者应对组织的环境行为和体系运作承担最终责任。但日常的,如建立 、维护体系的工作由他委任的代表执行。

  (7)任何职责,名义上分给部门还是部门经理并不重要,部门经理应当理解,部门 内一切工作的责任最终应由他承担。

  (8)对于任一层次人员,任务可以指派,责任不能分摊。

  (9)组织的每一层次和角色,都应承担相应的职责。

  (10)划分了职责,还应授予相应的权限,并提供其相应资源保障,以使他们能够 承担责任和发挥作用。

  ●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

  (1)一般要求--制定目标指标的准则

  组织在制定环境目标、指示时应考虑法律及其他要求、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 运行和经营要求、相关方观点及环境方针,特别是污染预防的承诺。

  (2)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过程。

  ①分析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结果,确定优先项。下表描述了优先项的判断原则和方 法,组织可以依据自身环境状况进行改进或取舍。

  优先项判定

  紧急优先 高度优先 中度优先 低度优先

  对人类或环境威胁严重 环境污染可能性极大 同方针严重不符合 与方针轻微不符合

  对组织生存发展有威胁 同法律、法规及标准不符合 可能具有商业机会

  ②制定目标、指标

  组织在制定目标、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其设定原则及其优先性分析的结论,并遵循如下要求:

  a.目标、指标应明确对比参照值;

  b.目标、指标应明确或分解到每一有关层次和部门;

  c.已分解到部门或层次的目标、指标应进一步分解出时间段及其指示值;

  d.如果可行应尽可能量化,并设定科学的测量参数;

  e.设定具体的时间限制;

  f.避免空洞或含糊不清;

  j.避免过于保守甚至不及现有水平;

  h.避免目标过高失去可行性;

  i.避免避重就轻违背方针承诺;

  j.必要时评审/修订。

  ③环境管理方案制定

  a.提出数份备选方案;

  b.备选方案筛选排序;

  c.方案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成本、效益、环境行为改进可行性、市场机会等分析 评价;

  d.确定/批准最终方案计划,并文件化。正式方案应包括:

  --方案对应的环境目标、指标

  --部门、人员职责任务分工

  --方法措施、技术手段

  --实施程序及时间进度计划

  --资源配置(投资预算等)

  --培训需求,运行控制文件,监督跟进、测量、评估分析、验收方式等控制机制。

  ●运行控制/应急准备程序清单确定

  ISO14001标准全部17个要素中,有11个标准要素明确要求建立和保持程序;其他几个要 素,组织自行决定是否需要编制程序,如目标、指标制定程序、管理评审程序等。

  ●体系运行与保持

  见本章第四个文件,即“HJJL004”一文。

篇3:ISO14000相关资料: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步骤

  ISO14000相关资料:

  文 件 名: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步骤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全过程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活动的全过程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启动审核与审核准备

  ①决定审核范围;

  ②环境管理体系文件预审;

  ③决定审核计划;

  ④审核组任务分配;

  ⑤工作文件准备。

  (2)实施审核

  ①首次会议;

  ②收集证据;

  ③审核发现;

  ④末次会议。

  (3)审核报告及后续工作

  ①审核报告的编写;

  ②审核报告的内容;

  ③报告的分发;

  ④文件留存。

  (4)审核结束后的跟踪和监督

  审核结束后,受审核方需要纠正审核发现的不符合,纠正措施的跟踪审核应在商定的 期限内完成。当所有不符合项均已完成整改,认证机构方可批准注册。

  监督即对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和评价,由审核方按规定定期进行。保持认 证证书的有效性,促进受审方对环境管理体系的保持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活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过程流程图

  ●启动审核与审核准备

  (1)决定审核范围

  组织向认证机构提出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申请并填写申请书及有关文件,审核机构在接到 审核申请后,应首先明确和决定审核范围。因为审核范围决定着审核的内容和区域,其中包 括实际位置、组织活动报告方式。

  审核范围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受审核组织的名称和实际位置;

  ②受审核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和有关的环境因素;

  ③审核所依据标准或法律、法规要求;

  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结果的报告方式。

  审核范围的确定应合理。范围过宽会增加审核的难度和工作量,从而支出不必要的费 用。审核范围过窄,会影响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对受审核方发展不利 。审核范围应由委托方和审核组长协商决定。通常还要征求受审核方的意见。提供给审核使 用的资源应能满足审核范围的需要。

  (2)文件预审

  在审核开始前,审核组应审阅受审核组织的文件以判定文件是否充足,体系是否正规, 并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信息使审核能有计划进行。预审的文件包括: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记录或为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所编的其他文件。至少在开始前六周确定 审核时间和范围,并要求提前准备所需文件。

  文件预审可能涉及的文件举例:

  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管理组织的机构图;以前的环境审核报告;环境紧急事故计划;各 类污染物排放及处理许可证;从执法机构得到的文件;现场搬运化学物品或污染物质的程序 及文件;表明有害物质控

  制法规实施情况和评价记录;系统采用的废物处理或循环的文件; 废物处置合同;对下水管道的合同规划及蓝图;作业现场的下水道规划;有关的废物材料清 单;特殊的废物清单;现场贮存的化学物质清单;有关土壤污染的调查报告;噪声的调查及 报告。

  在审核开始前,如果认为用于实施审核的文件不够充足,应及时通知委托方。

  (3)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的制定,应保证使之能根据审核中得到的信息适当调整重点及保证资源的有效 利用。

  审核计划应包括:

  ①审核目的与范围;

  ②审核准则:

  审核准则是审核员用以作为参照与所收集的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标准、法律、法规、手 册程序或其他要求。审核目的与范围决定审核准则的选取;

  ③受审核方待审核的组织和职能部门名称;

  ④受审核方组织中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负有直接重大责任的职能部门和人员;

  ⑤确定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中应予重点审核的要素;

  ⑥对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中待审核的要素的审核程序;

  ⑦引用的文件;

  ⑧安排审核活动的时间表;

  ⑨现场审核的日期和地点;

  ⑩审核组成人员及资格和分工情况;

  11与受审核方管理者举行会议的日程表; 

  12审核机构对受审核方委托方的保密承诺;

  13审核报告的内容、审核报告的分发日期和范围;

  14审核过程的工作文件、表格、记录、草稿和最终报告留存要求。

  (4)审核组任务分配

  在审核组中,应根据需要对每个审核员落实负责审核的具体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职能或 活动。并明确其应遵循的审核程序。由审核组长分配审核组内任务及对组内任务分配作出变 更。

  (5)工作文件

  工作文件反映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使用的文件、表格和记录。包括:

  ①支持审核证据的文件化表格,如现场审核结果记录表;

  ②支持审核发现的文件化表格,例如不合格报告表或不符合报告表;

  ③用于评价环境管理要素的程序和检查表。检查表是进行审核准备的一项重要 内容。检查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a.明确与审核目标有关的样本;

  b.减少审核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审核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c.可使审核目标始终保持明确,保持审核进度;

  d.作为以后工作中参考的重要原始资料;

  e.协调审核组内部工作,减少重复的或不必要的工作。

  可按以下要求设计检查表:

  a.对照审核准则的要求;

  b.选择和覆盖重要的环境因素,并结合受审核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特点;

  c.检查表应有可操作性;

  d.审核的时间要留有余地;

  e.检查表对不同熟练程度的审核员详略程度有所不同;

  f.同时考虑检查表涉及的要素和部门;

  g.所抽取的样本应有代表性。

  ④会议记录。

  ●实施审核

  (1)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是审核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核方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会议由审核 组长主持。参加会议的人员应签到。首次会议的目的是:

  ①向受审核方管理者介绍审核组成员;

  ②确认审核范围、目的和计划,共同认可审核进度表;

  ③简要介绍审核中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④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建立正式联络渠道;

  ⑤确认已具备审核组所需的资源与设备;

  ⑥确认末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

  ⑦促进受审核方的参与;

  ⑧对审核组现场安全条件和应急程序的审查。

  首次会议的内容根据上述目的加以安排。一般以受审核方致欢迎词开始,以审核组长的 致谢词结束会议。首次会议的地点最好在受审核方所在地举行。首次会议应在计划确定的时 间准时开始,并准时结束。首次会议应是一个简短的会议。

  (2)收集审核证据

  首次会议结束后,即按审核计划进行审核,并按事先准备好的检查表具体实施。收集充 足的审核证据,以便判定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通过 面谈、文件审阅和对活动与状况的观察来收集证据。应对不符合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表 现作出详细记录。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中,可分管理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方面。

  ①管理审核主要审核组织的总体方针和策划,需要审核的问题包括:

  a.管理者对环境管理体系的理解和承诺;

  b.管理者对环境问题的了解;

  c.管理者对环境法律和法规的了解;

  d.对管理者及员工提供环境培训的情况;

  e.内部和外部环境信息交流。

  ②现场审核使审核员有机会直接和工作人员接触交谈,以确定他们对环境管理 体系的理解,同时提供了识别潜在环境问题的机会,现场审核不仅要掌握明显的污染源,而 且要对不明显的污染源及具有环境风险的活动和情况都能敏锐地觉察到。应仔细询问和调查这些污染

  源和有关活动以评价其影响,是否有效得到控制。以下是一些直观识别污染问题的 例子:

  a.水

  --排放到水体中的废油;

  --隔离器或分离器失效;

  --隔离器或分离器中的垃圾;

  --地面排水管的周围有油或其他污染物; --地面排水管被堵塞;

  --水或气排放管的情况。

  b.空气

  --可见的粉尘排放;

  --烟囱的可见污染;

  --冷却塔排放的可见烟雾;

  --异味。

  c.废物

  --废物料车上未贴标签(有可能将料放错);

  --料车未盖盖子(可能有风吹杂物或雨水进入);

  --料车没有放稳(剩余的垃圾和滤液可能流到地面);

  --废物错放在有标签的料车中;

  --未经分离的废物(减少循环利用的可能性);

  --可循环利用的废物却没有被循环利用;

  --丢弃了有用的物质;

  --有倾倒垃圾的迹象。

  d.土地

  --固体或液体废物散落于地面;

  --废物埋藏的迹象;

  --直接存放在地面上的潜在的污染物;

  --废物输送时泄漏到地面;

  --混凝土的接合处已经不密封。

  e.噪音

  --在厂界内的巨大噪音;

  --突发噪音。

  f.贮藏

  --无隔离贮藏;

  --贮罐的隔离栏已损坏破裂;

  --贮施加料指标及管道系统在隔离栏外;

  --圆桶无溢出盘;

  --圆桶存放在地面排水管附近;

  --圆桶存放在交通道附近;

  --圆桶敞开放置,尤其是在倒置的情况下;

  --不能共存的物质(如酸、碱)存放在一起。

  g.视觉

  --缺乏任何遮蔽物;

  --现场可见的缺乏维护,不整洁和肮脏现象。

  现场审核中对一些关健性的问题应进一步追踪审核,在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时 可按体系的核心因素来追踪。当考虑产品或工艺的环境影响时,可对产品生命周期评价这种 环境管理方法进行审核。在审核中除了通过面谈、观察和审阅文件等方法来收集证据外,还 应充分利用有关事实的可验证的信息来源如测量结果以取得支持信息,并应对现场审核所获 得的大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恰当性进行分析评价。审核组应对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的 有关抽样方案的依据和程序进行审查,以确保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活动部分的抽样和测量 过程的有效控制。

  (3)审核发现

  ①审核组应对所有审核证据进行评审,不够确实或不够明确、不可验证的信息、记 录或陈述不能作为审核证据。将收集的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进行比较以确定环境管理体系在 哪些方面不符合审核准则。确保属于不符合的审核发现,清晰、明确地形成文件,并有相应 审核证据。

  ②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有三种:

  a.体系文件不符合ISO14001标准或其相应条款的要求,或不符合有关的环 境法律和法规;

  b.没有执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或实际执行不符合的环境体系文件的规定;

  c.实施过程或具体工作没有成效。

  ③在审核中审核员一旦发现了不符合的事实,就应向受审核部门的代表反映 。应与受审核 方的有关负责人共同评议审核发现,以确认所有造成不符合的事实基础。要求受审核方代表 表明对所述事实的确认。对不符合情况的说明应易于理解,不仅使参与审核的人,也要使未 参与审核的人理解。对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经常要求那些不在审核现场的人予以实施。 这需要对不符合情况的报告作出必要的规定:

  a.准确地观察事实;

  b.写明发现的场所;

  c.为什么不一致;

  d.涉及到什么人,涉及到人时应使用职位而不写姓名;

  e.使用专业术语;

  f.事实可追溯;

  g.必要时提出纠正建议。

  ④一般来说审核员可以依据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判断不符合项:

  a.如果不符合项不被修正,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b.出错的可能性有多大?

  ⑤不符合项可分为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和观察项三类。

  a. 严重不符合是指没有遵守环境作业程序,造成后果严重或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没 有满足、被证实对体系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不符合;

  b.一般不符合是指偶然没有遵守环境作业程序,造 成后果不严重或环境管理体系个别要求没有满足,被证实是小事件、对体系不会产生重要 影响的不符合。如果存在大量的一般不符合,综合考虑这些一般不符合时,可以导致体系的失误,由此可能产生一个严重不符合;

  c.观察项主要指以下情况:存在问题但证据不足,需提 醒注意的事项;已发现问题苗头,但尚不能构成不符合,如发展下去有可能构成不合格事项 。观察项不列入不符合报告,也不列入最后的审核报告。

  (4)审核组会议

  ①审核组在收集审核证据,确定审核发现的基础上应作进一步分析判断,论证审核 结果和作出审核结论。在审核实际进程完成之后,末次会议之前应该举行一次审核组会议, 综合分析不符合情况,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作出判断,作出审核结论,并为末次会议 和总结报告作好准备。

  ②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审核组长主持;

  b.仅允许审核小组成员出席;

  c.集中各种不符合情况;

  d.回顾所有的不符合情况;

  e.审核组长准备总结。

  ③对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应以审核目标为依据来进行。总结报告中 审核组长一般应回答有关体系的以下问题:

  a.是否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b.这个体系文件是否已付诸实施,实施的程度如何?

  c.体系文件在实施中是否有效,效果如何?

  所提出的不符合项对于回答这些问题是有指导意义的,更进一步的问题是:

  a.提出的不符合项是否指出了企业特有的薄弱环节?

  b.提出的不符合项是否指出了具体的管理体系要求的薄弱点?

  (5)末次会议

  ①末次会议由审核与受审核方的管理者和受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出席,末次会议主要 目的是向受审核方介绍审核发现,能使之清楚地理解和认识审核发现的事实。审核组长主持 会议,并按照在审核组会议上准备好的程序进行。

  ②会议程序和内容如下:

  a.审核组长或审核员应传阅由每位参加会议者签到的列有姓名和职位的会议记录;

  b.审核组长应代表全体审核组成员对企业在审核过程中的协作表示感谢;

  c.重申审核目的和范围;

  d.报告审核情况、正式上报的概要及送交被审核方的结果;

  e.申明审核是一种抽样的过程;

  f.宣读不符合情况;

  g.作出审核结论;

  h.所有的不符合项应征得被审核部门认可;

  i.受审核方的说明;

  j.结束。

  (6)例外的情况

  ①企业主要成员未出席会议

  末次会议是在审核进行以前就同受审核方讨论并征得其同意的。末次会议要求企业选派 高层次人员代表参加。如果已安排高层人员出席会议,但是还未到场,应等待其到会,审核 小组组长可以稍微推迟会议。推迟了一段合理的时间后,不论是谁出席,审核组长即可宣布 开会。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取消会议。

  ②记录不符合项后,已采取了纠正措施

  一些一般不符合项将能够比较容易而且较快地得到纠正,审核组长对己采取的有效的纠 正措施表示满意,那么不符合项将被注明“被消除”,但是在审核过程中所发现的不符合项 的事实仍将保留在报告中。

  ③审核提出的大量证据显示没有不符合情况

  在审核中提供不符合项时。就应取得作为依据的审核证据。如果证据表明没有不符合项 ,应将此结果批注于报告中。

  ④受审核方希望延长末次会议

  如果已对不符合项进行了讨论,而且对纠正措施已做出承诺,那么末次会议可结束。

  ●审核报告及后续工作

  (1)编写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是在审核组长指导下编写的,审核组长对审核 报告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负责。审核报告涉及的项目应为审核计划中所确定的。内部审核报告 不需要达到外部审核报告的文件 化深度,但可以对纠正措施提出建议。内部审核报告有时在进行末次会议时编写。

  (2)审核报告内容

  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注明签发日期并予署名。审核报告应包含审核发现或其概要,并辅 以支持证据。根据审核组长和委托方的协议,报告中还可包含下列内容:

  ①受审核方和委托方的名称及地址;

  ②商定的审核目的、范围和计划、包括参考的说明书和合同等;

  ③商定的审核准则,包括审核中引用文件的清单,例如审核准则为ISO14001“环境 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④审核日期;

  ⑤参与审核的受审核方代表名单;

  ⑥审核组成员名单,包括审核组长、审核员姓名、职位,需要时还应包括资格证明 ;

  ⑦报告内容的保密要求;

  ⑧审核报告分发单位名单;

  ⑨关于审核过程的简要说明,包括所遇到的障碍;

  ⑩审核结论

  --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符合情况;

  --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内部管理评审过程是否足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与有效性。

  (3)报告的分发和文件留存

  分发的范围由委托方根据审核计划决定。在约定的 时期内签发。与审核有关的所有工作文件和草稿,如审核用的检查表,审核员的记 录以及最终报告都应根据委托方、审核组长和 受审核方之间的协议及其他有关要求予以留存。当已采取了纠正措施后,文件和记录仍需保 留到每一不符合项都已被满意地消除为止。

  (4)审核结束

  (5)跟踪

  跟踪是对受审核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并记录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的活动。

  内部环境审核之后,对审核时发现的问题,负责该区域的负责人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受审核方在跟踪审核时要检查纠正措施是否有效。外部审核之后,审核组织根据情况有必要 进行跟踪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和验证,直至符合要求 。跟踪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可归结如下:

  ①鉴别审核中的不符合项;

  ②审核方向受审核方提出采取纠正措施要求的报告;

  ③受审核方对于如何采取纠正措施给予答复,如提交纠正措施计划;

  ④审核方对受审核方拟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予以评审,并回复评审意见;

  ⑤受审核方实施并完成纠正计划;

  ⑥审核方对纠正措施完成情况进行验证;

  ⑦在需要时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⑧对纠正措施结果作出判断并记录验证过程。

  (6)监督

  监督是对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的保持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内部审核的主要 目的在于发现环境管理体系的问题,加以纠正使之不断改进。内审员和受审核部门人员都是 同一组织的,内审员可以提出纠正措施方面问题建议。审核员和不符合项的当事人可以探讨 共同参考,但内审员不能代替受审核部门提出或采取具体纠正措施,更不能承担纠正措施后 效果不好的责任。

  实施纠正措施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不符合项的确定;

  ②确定控制该过程的负责人;

  ③召集相关人员;

  ④收集数据以确定真实原因;

  ⑤收集数据,确认纠正措施方法;

  ⑥实施纠正措施和有关的试验;

  ⑦检查,验证纠正措施和有关的试验;

  ⑧巩固纠正措施成果,对过程监测。

篇4:ISO14000相关资料:环境管理手册的编写

  ISO14000相关资料:

  文 件 名:环境管理手册的编写

  ●环境管理手册的作用

  (1)环境管理手册是对组织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总体性描述,它为体系要素的进一步展开以及后续程序文件的制定提供了框架要求和原则规定,是环境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手册可使组织的各级管理者明确体系概况,了解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以便统一分工和协调管理。

  (2)环境管理手册阐述了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反映了组织环境管理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反映出组织环境管理方面的思路和理念。

  (3)环境管理手册向组织的内外部人员提供了查询所需文件和记录的途径,相当于体系文件的索引。

  (4)环境管理手册通过明确组织中各层次、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

  (5)环境管理手册还可对外向相关方和社会宣传并展示组织的环境管理工作业绩,作出承诺,并证实对这一承诺的实现。

  ●环境管理手册的内容

  (1)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

  (2)环境管理、运行、审核和评审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3)关于程序文件的说明和查询途径;

  (4)关于环境管理手册的管理、评审和修订工作的规定。

  ●环境管理手册的格式

  (1)手册的开头部分

  ①封面:标题(环境管理手册)、有效版本编号、发布日期、编制、审核和批准人员 和日期、受控状态;

  ②手册更改控制页;

  ③目录:应列出手册各章、节和附录的题目和页码;

  ④手册发布令

  附上环境方针,阐明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依据的标准、建立体系的目的、意义和承诺,明确适用范围(行政范围和地理范围)和应用领域;最高管理者签字、注明生效和签署日期。

  ⑤管理者代表任命书(最高管理者签字);

  ⑥前言(组织简介),包括:组织地址、建立日期、性质、投资规模和投资方、技 术经济状况、组织的主要活动、产品和服务特点、产值、员工人数、环境表现、历史和现状 、组织沿革和发展前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识、组织的通讯联络方式等;

  ⑦手册的评审、修改、批准和发布等控制规定以及保密要求。

  (2)手册正文部分

  ①总则和编制手册的目的、适用范围和用途;

  ②引用标准;

  ③所采用的术语和定义;

  ④根据标准要求充分描述17个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描述的方面有:

  a.目的:明确该要素所要达到目的;

  b.适用范围:明确适用对象或范围;

  c.职责:明确本要素的责任部门和协助部门的权限;

  d.控制要求:注意标准要求的一定要写到,应突出重点职能、要素的控制要求和要素间接口关系;

  e.相关文件:导出程序文件的名称、编号和查询途径。

  (3)手册附录部分

  ①环境因素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②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③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一览表;

  ④组织机构图、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以及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⑤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清单;

  ⑥图表:社区或厂区平面图、地下管网图、生产工艺流程图等,特别需要标注排污 口位置、潜在危险所在地及周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

  ⑦在对体系要素进行描述时,应突出其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以便通过手册这一文件形式,将环境管理体系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⑧描述要素主要从目的和效果两个层面入手,要抓住要素中的重点环节给予阐述, 不要避重就轻,应体现手册对体系的总结和概括作用;

  ⑨对各体系要素职责的描述应与4.4.1要素中所阐述的各部门职责统一一致,不应出现矛盾;

  ⑩要素描述应重点突出,避免篇幅过长,可采用引用相关文件和程序,而不重复其 细节的手法;

  11使用统一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术语和专用的术语定义,同时保证语言描述通俗易懂;

  12对于手册中无程序要求的要素,如环境方针,应尽量在手册中叙述清楚,而 对于有要求制定程序的,可简要描述,详见程序;

  13充分依据ISO14001和ISO14004标准,尽量贴近组织的实际操作情况,使手册 成为这两方面内容的完美结合。

篇5:ISO14000相关资料:环境管理评审

  ISO14000相关资料

  文 件 名:环境管理评审

  ●环境管理评审的概念

  环境管理评审是指由最高管理者对环境现况进行系统地评价,以确定环境方针、环境管 理体系和程序是否仍适合于环境目标、环境法规和变化了的条件。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环境管理评审的评审对象是管理体系,是由最高管理者组织相关 的管理层来实施的。所以它也是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高层次的对EMS 的全面审查,是一种重要的内部管理工具。

  ●环境管理评审的实施

  (1)目的和频次

  环境管理体制评审的目的是验证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适宜,是否需随变化的内、外部条件而修改,使管理体系处于持续改进的动态管理中,以适应内、外部变化的情况。环境管理评审即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按规定的(适当的)时间间隔就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现状及适当性进行的正式评价。环境管理评审可以半年一次,也可以是每年或更长时间一次,也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进行管理评审。

  (2)管理评审的内容

  环境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

  ①环境方针的持续有效性;

  ②环境目标、指标的持续适宜性;

  ③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绩效的实现程度;

  ④EMS审核的结果,审核报告提出的所有建议及纠正措施实施情况;

  ⑤经济效果,竞争的机遇;

  ⑥环境防治的适宜性,环境事故中吸取的教训;

  ⑦相关方关注的问题;内、外部反馈信息;

  ⑧是否需要针对下述情况对环境方针、环境计划、环境手册及有关文件进行修订:

  在某些方面日益增长的环境要求;对环境事务的日益重视;法律、法规方面新的要求; 相关利益方的要求;市场及分包方的要求;组织经营的变化;环境观念的变化等。

  (3)管理评审计划

  ①制定评审计划

  根据最高管理者提出的要求,由管理者代表或指派环境主管部门拟制管理评审计划,报 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由主管部门于评审前分发参加评审的人员。

  ②准备评审资料

  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评审资料。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本部门执行EMS的有关文件;

  b.对有关文件的执行计划、措施及执行记录或报告;

  c.相关方要求的信息反馈单、环境记录;

  d.内审提出的不合格项及改进措施的执行、验证记录或报告;

  e.本部门对执行环境计划、环境目标、指标情况的自我评价:成绩、问题、改进措 施、目标;

  f.本部门实现环境改进的关键环节、风险和范围;资源方面有何困难、所需帮助等 。

  ③召开评审会议

  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评审会议,由主管部门记录评审会议结果并编制评审报告。

  评审报告中应明确阐明进行环境管理评审的原因。如:日常的组织 变化、对环境事务认识的提高、环境观念的变化和环境管理体系中发现的问题等。

  ④发放评审报告

  评审报告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分发参加评审的人员和相关部门。

  ⑤报告留存

  管理评审记录及报告由主管部门保存并归档。

  ⑥评审后要求

  a.通过管理评审发现的问题由管理者代表签发“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 ,由环境主管部门发至责任单位或部门;

  b.责任部门组织调查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和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填 写过程和结果记录;

  c.环境主管部门组织环境改进和纠正措施结果验证,填写验证报告;

  d.由改进和纠正措施涉及的文件更改由原编制、审批部门处理。

  (4)管理评审与改进

  不断改进环境表现,是组织建立并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目 的。不断对环境表现进行评审与审核是改进环境表现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改进的实施 是依据环境方针对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的 ,改进的实现取决于开发、改进过程、降低资源消耗、实施合理程序等,使不良的环境影响 降到 经济实用的水平,管理评审正是对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及有关的环境表现进行评审,寻找 并确定改进机会。

  通过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制定改进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进而实施并验证纠正或 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有效纠正措施的实施又常常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指标、体系文件 的更改,从 而获得更好的环境绩效。管理评审正是为改进创造了契机,实现了改进的全过程。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